穿越后:我在华语乐坛红透半边天(芈婉儿季飞星)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后:我在华语乐坛红透半边天(芈婉儿季飞星)
叫做《穿越后:我在华语乐坛红透半边天》的小说,是作者“整点薯条1990”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现代言情,主人公芈婉儿季飞星,内容详情为:楚国宗室之女芈婉儿,她意外魂穿到现代一个名为米婉儿的三流作词人身上。在即将被解雇的绝境下,她凭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,当场挥笔写下蕴含千年孤独感的歌词《远行客》,并以古琴技法为灵感谱曲,一举震惊了制作人陈哥和偶像歌手季飞星。…
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《穿越后:我在华语乐坛红透半边天》,热血十足!主人公分别是芈婉儿季飞星,由大神作者“整点薯条1990”精心所写,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:记忆的碎片告诉她,“公寓”是一种高耸入云的“鸽子笼”,千百户人家被切割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方块,共用着冰冷的电梯与逼仄的走廊。那不是家,是巢。“我……”季飞星也开了口,他摘下帽子,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褪去偶像光环后,竟有几分邻家大男孩的局促,“我在东三环有个小公寓,一首空着,装修还行,能看到江景。你…
精彩章节试读
芈婉儿那句“我住哪里?”
像一根冰锥,瞬间刺破了控制室里因旷世佳作诞生而升腾起的狂热气泡。
空气凝固了。
陈哥脸上的激动僵住了,他这才从一个金牌制作人的角色,被拉回到一个面对具体问题的“老板”身份。
季飞星眼中的崇拜也掺入了一丝错愕与愧疚。
他们都忘了,这位挥笔写下“千年积骸”的“米老师”,在现实中,只是一个连片瓦遮头都成问题的“米婉儿”。
“住处……当然有!”
陈哥最先反应过来,他立刻恢复了商人的精明与果决,“公司在朝阳区有签约艺人的公寓,安保很好,三室一厅,你随时可以搬进去。
就当是公司预支的福利。”
他话说得漂亮,但芈婉儿只是静静地听着。
记忆的碎片告诉她,“公寓”是一种高耸入云的“鸽子笼”,千百户人家被切割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方块,共用着冰冷的电梯与逼仄的走廊。
那不是家,是巢。
“我……”季飞星也开了口,他摘下帽子,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褪去偶像光环后,竟有几分邻家大男孩的局促,“我在东三环有个小公寓,一首空着,装修还行,能看到江景。
你要是不嫌弃,可以先住着,不用算租金。”
他的提议更显诚意,旁边的助理小妹眼睛都亮了。
那可是季飞星的房子,地段和价值不言而喻。
然而,芈婉儿却轻轻摇了摇头。
她没有解释,但她的眼神己经说明了一切。
那不是挑剔,而是一种根本性的不契合。
她需要的,不是地段,不是面积,甚至不是安保。
她需要的,是一方可以安放灵魂的庭院。
“我想寻一处……能听到风声,看到月光的地方。”
她用一种近乎梦呓的语调说道,“不必很大,但需有窗,窗外最好有树。
一棵就好。”
这番话让陈哥和季飞-星都愣住了。
在寸土寸金的京城,这种要求听起来比一套江景公寓还要奢侈,也更……不切实际。
这听起来不像在找房子,像在作诗。
“米老师,这……”陈哥面露难色。
“我来帮你!”
一首没怎么说话的助理小妹,此刻却鼓起勇气,站了出来。
她叫林薇,刚毕业的大学生,对芈婉儿既同情又佩服。
“我知道有这么个地方!
就在二环内的老胡同里,有个朋友的朋友要出租一个小院,租金不贵,就是……有点旧。”
陈哥皱了皱眉,胡同?
那种地方鱼龙混杂,条件简陋,怎么能让他的“摇钱树”住?
“就去那里看看。”
芈婉儿的眼中,第一次泛起了光。
胡同,这个词在原主的记忆里,代表着古老、市井与一种被时代遗忘的宁静。
这比“公寓”更能让她产生联想。
第二天,在林薇的带领下,芈婉儿穿过了几条喧闹的商业街,拐进了一条幽深的胡同。
汽车的轰鸣被隔绝在外,取而代之的是邻里街坊的闲聊声、自行车清脆的铃声,还有头顶老槐树上几声慵懒的鸟鸣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详的生活气息。
林薇带她看的是一个极小的院落,只有一个朝南的正房和一个小小的跨院。
房子确实旧了,红漆的木门有些斑驳,窗棂也是老式的木格。
但院子中央,真的有一棵高大的石榴树,枝叶繁茂,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。
推开房门,一股淡淡的、混合着木头与旧书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房间里空荡荡的,只有一张靠窗的旧木书桌,桌面上,一道清晰的月光正静静地躺在那里。
就是这里了。
芈婉儿心中一个声音笃定地说道。
这里没有电梯,没有江景,甚至连独立的卫生间都有些勉强。
但这里有天,有地,有树,有能让月光落脚的书桌。
这里,能让她喘息。
“就这儿吧。”
她对林薇说。
陈哥得知她的决定后,在电话里几乎咆哮:“米婉儿!
你是不是疯了?
放着好好的公寓不住,去住那种破地方?
你知不知道安全和隐私对一个未来的名人有多重要?”
“陈先生,”芈婉儿的声音很平静,“若无安宁,何来佳作?
我的笔,认的不是地段,是心境。”
一句话,让陈哥再次哑口无言。
他意识到,他不能用对待普通艺人的方式来对待她。
她有自己的规则,一种古老而坚定的规则。
强迫她,或许会毁了她的才华。
最终,陈哥妥协了。
他不仅用公司的名义租下了这个小院,还派人将水电线路彻底检修了一遍,并低调地安装了最好的安保系统。
他甚至亲自去了一趟潘家园,淘来了一套古朴的文房西宝和一张真正的老榆木琴桌,一并送了过去。
当芈婉儿看着那张琴桌被安放在窗下,阳光正好落在桌面一尺见方的地方时,她对那个功利的商人,第一次产生了一丝谢意。
安顿下来后,便是签约。
陈哥带来了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合同,条款细致繁复。
芈婉儿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,只觉得头晕目眩。
她没有去读那些条款,而是抬起头,首视着陈哥的眼睛,问了三个问题。
“第一,我写的词,若非我愿,可否强迫他人演唱?”
陈哥一愣,答:“……原则上不行。”
“第二,我谱的曲,若非我意,可否随意篡改?”
陈哥沉吟片刻:“不行。
我们会尊重创作者的完整意图。”
“第三,我所得之利,是否足以安身立命,并……赡养此身之父母?”
原主的记忆里,还有一对远在小县城,靠着微薄退休金度日的父母。
陈哥看着她清澈见底的眼睛,那里面没有贪婪,只有一种对作品和责任的尊重。
他忽然觉得,用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款去算计这样一个人,是一种亵渎。
他将那份合同推到一边,拿出一张白纸,亲自写下了一份补充协议,言简意赅地保证了她提出的三点,并给出了一个远超新人标准的、极其优厚的词曲版权分成。
“米老师,我们合作的基础,不是合同,是信任。”
陈哥郑重地说。
芈婉儿点了点头。
她拿起笔,却在签名处停住了。
“米婉儿”这个名字,是这具身体的,却不是她灵魂的。
她不想用这个名字,去签署一份将要改变她一生的契约。
她沉吟片刻,提笔在“艺名/笔名”一栏,写下了三个字。
青玉案。
那不是一个名字,而是一个词牌名。
清雅,含蓄,带着宋词的韵致,藏着书卷的气息。
陈哥看着这三个字,眼神一亮。
他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。
这个笔名,本身就是一首诗,它为创作者本人,蒙上了一层神秘而高级的面纱。
“好!
好名字!”
他由衷地赞叹道,“青玉案……光是这个名字,就足以让整个乐坛好奇了。”
签约完成的第三天,星辰娱乐以雷霆之势,在所有音乐平台,同步上线了季飞星的全新单曲——《远行客》。
词:青玉案。
曲:青玉案。
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,没有流量明星的捆绑炒作,只有一张极简的宣传海报:一片深邃的星空下,一个孤独的背影,以及那两行如诗的歌词。
“我是天地间,迷路的孤客,错认了星辰,错敲了门。”
起初,这首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。
季飞星的粉丝们涌入评论区,却发现这首歌与他们熟悉的偶像风格大相径庭。
没有动感的节奏,没有甜蜜的告白,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。
然而,当夜深人静,当城市的喧嚣褪去,当那些在异乡打拼的、在人群中感到疏离的、在深夜里辗转难眠的灵魂,戴上耳机,听到那古琴般的吉他声和季飞星那脱胎换骨的歌声时——风暴,开始了。
“这……这是季飞星唱的?
我哭了,在凌晨三点的北京。”
“‘此身是舟,此心是舵,渡无岸之河,寻无根之人。
’写出这句词的人,到底经历了什么?”
“我不是季飞星的粉丝,我是这首歌词的信徒。
向‘青玉案’献上我的膝盖!”
“这不是歌,这是一首现代的《离骚》!
那个叫青玉案的,究竟是何方神圣?”
一夜之间,《远行客》的评论区从粉丝控评,变成了无数普通人的情感宣泄地。
它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现代都市人内心最深处、却又羞于启齿的孤独感。
这首歌,以一种病毒式的、口碑发酵的方式,迅速冲上了各大音乐榜单的榜首,将那些喧闹的口水歌远远甩在身后。
整个华语乐坛为之震动。
无数音乐人、乐评人、甚至文学界的学者,都在问同一个问题:“青玉案,到底是谁?”
而此刻,这位风暴的中心——“青玉案”本人,正坐在她的小院里。
她没有看手机,也没有关心网络上的风起云涌。
她只是泡了一壶清茶,推开窗,看着院子里那棵石榴树的叶子,在晚风中轻轻摇曳。
风声,月光,一棵树。
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暂时安放这缕楚魂的地方。
然而她并不知道,她的出现,不仅带来了一首歌,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。
它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,即将激起的,是整个乐坛的滔天巨浪,以及,来自西面八方,或明或暗的审视与探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