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:结局+番外(晓晓李强)已完结,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:结局+番外已完结

《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》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,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“岁月知书”的创作能力,可以将晓晓李强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,以下是《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》内容介绍:晓晓是一名县城教师,从小的梦想就是嫁给兵哥哥,后长大如愿以偿找到李强,李强是一位军人,两人虽然异地但感情却很深厚。中途李强因需完成部队的“神秘任务”失踪几年,晓晓一人产子,多年后李强回归,续写家国情怀………

点击阅读全文

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

热门小说《心心念念我的兵哥哥》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,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晓晓李强演绎的精彩剧情中,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“岁月知书”,喜欢现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:李强给晓晓打电话时,嗓子被风沙磨得沙哑:“媳妇儿,咱们把能省的全省了,好不好?”晓晓在那头点头,点完才想起他看不见,又脆生生地答:“好!只要你回来,怎样都好。”他们决定旅行结婚。晓晓提前一周把户口本、身份证、两人合照全装进防水文件袋,又把文件袋放进随身小包的夹层,拉链拉好,再拉好,像给他们的未来上了…

热门章节免费阅读

晓晓把日历翻到七月十五,用红笔在那一页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,又在旁边写下一行字:强哥休假,我们领证啦!

那是她第一次在李强的名字后面加上“老公”两个字,写完自己先红了脸,像小时候偷涂了妈妈的口红。

李强的结婚报告批得比想象中快。

部队领导拍了拍他的肩:“小李,任务紧,就批你十天,十天里把终身大事办踏实,回来给我好好干。”

十天,从西北戈壁到北京,再折回老家,像一场限时闯关游戏。

李强给晓晓打电话时,嗓子被风沙磨得沙哑:“媳妇儿,咱们把能省的全省了,好不好?”

晓晓在那头点头,点完才想起他看不见,又脆生生地答:“好!

只要你回来,怎样都好。”

他们决定旅行结婚。

晓晓提前一周把户口本、身份证、两人合照全装进防水文件袋,又把文件袋放进随身小包的夹层,拉链拉好,再拉好,像给他们的未来上了锁。

七月十六,北京西站。

李强穿着便装,迷彩背囊换成黑色双肩包,远远朝她跑过来,一把把人抱离地面。

晓晓闻见他领口淡淡的洗衣粉味混着火车上的盒饭味,眼泪一下就涌出来:“才三个月,怎么又黑又瘦?”

李强笑:“紫外线免费美黑。”

他牵着她去照相馆拍结婚登记照。

摄影师让他们靠近一点,再靠近一点。

晓晓紧张得肩膀僵硬,李强在她耳后悄悄说:“别怕,老婆。”

那声“老婆”像一粒火星,落在她心口,烧得她耳尖通红。

钢印“咔嚓”落下,两本红彤彤的结婚证被窗口工作人员推出来。

晓晓翻开,照片上的两个人笑得像偷吃了糖的孩子。

李强把自己的那本塞进她手里:“你保管,我怕打仗弄丢。”

第二天一早,高铁去青岛——那是他们第一次一起旅行的地方,也是他们决定“如果要结婚,就在这里办”的起点。

三天时间,晓晓把婚礼流程压缩到极致:上午,花三十分钟在栈桥边的婚姻登记处拍外景;中午,提前订好的海鲜馆,两家人加战友一桌十人;下午,海边草地,司仪是晓晓的高中闺蜜,摄像用手机+三脚架;晚上,民宿小院的烧烤,李强烤生蚝,晓晓给公婆递啤酒。

婚纱是晓晓自己网购的轻纱,299包邮,裙摆只到脚踝,方便她踩着帆布鞋奔跑。

李强没有西装,借战友的常服外套,肩章摘掉,风纪扣解开,露出白色衬衣第一颗纽扣。

仪式极简:闺蜜问:“李强,你愿意无论演习、驻训、抢险,都把她放在第一位吗?”

李强立正: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
众人哄笑。

晓晓说“我愿意”时,声音被海风撕得碎碎的,像飘在空中的纱。

没有婚车,没有接亲,没有闹洞房。

他们把省下的钱订了往返机票——李强归队那天,晓晓可以首接飞回北京上班,不必在火车站哭到崩溃。

婚礼结束当晚,晓晓和李强躺在民宿的榻榻米上。

屋顶天窗开着,能看见碎钻一样的星。

晓晓数星:“一颗、两颗……”李强握住她手:“别数了,数我。”

晓晓翻身趴在他胸口,听他的心跳,扑通扑通,像远处潮汐。

“强哥,你走了以后,我怎么办呀?”

“你每天给我发一条消息,哪怕只发一个句号,我就知道你想我。”

“那如果信号不好呢?”

“那你就对着月亮说,我听得见。”

晓晓把脸埋进他肩窝,眼泪洇湿了他的T恤。

李强拍她的背,像哄小孩:“不哭,咱们这是‘高效结婚’,以后日子长着呢。”

七月二十,李强要归队。

青岛流亭机场,晓晓把连夜做的三明治塞他包里:“里面没放洋葱,你胃不好。”

李强捏捏她脸:“下次回来,给你带戈壁的石头,圆的那种,像馒头。”

安检口前,他抱她一下,很快松开——部队里练出来的克制,连告别都像出操。

晓晓站在玻璃幕墙后,看那个背影一点点变小,最后变成绿色迷彩里一粒尘埃。

她突然意识到,从今往后,每一次分别都像从身上撕下一层皮,疼,但底下会长出更厚的茧。

回到北京的小出租屋,晓晓把两本结婚证并排放在枕头下,晚上睡觉时能摸到硬壳的棱角。

她开始给李强写信——真正的信,钢笔写在航空信纸上,一周两封。

第一封写:“我把你的拖鞋洗了,晒在阳台,风吹得它一晃一晃,像你在跺脚上的沙子。

第二封写:“昨晚梦见你退伍,背个破背囊站在小区门口,我说‘你怎么才回来’,你说‘报告老婆,路上堵车’。”

信寄到部队,要转三次车,走半个月。

李强收不到的日子里,她就写日记,日期全部写成“强哥离开第N天”。

第七天,她下班路过婚纱店,橱窗里摆着蓬裙大拖尾,标价五位数。

她站了一会儿,笑着摇摇头:“我的299也挺好。”

第十天,她手机收到李强的短信:“信收到,石头也收到,戈壁晚上零下五度,我抱着信睡,暖和。”

晓晓把那条短信截图,设成屏保。

第十五天,台风过境,北京暴雨。

晓晓加班到十点,打不到车,蹚水回家,裤管湿到膝盖。

她站在楼道里,突然很想李强,想得要命。

于是拿出手机,对着黑漆漆的楼道说:“李强,我今天很勇敢,没有哭。”

发完语音,她把手机贴在胸口,仿佛这样就能听见他的心跳回应。

孤独像一条河,晓晓每天都要蹚一遍。

她学会了自己修灯泡、扛水桶、组装快递柜里巨大的猫爬架。

周末去菜市场,买两斤排骨,炖一半,冻一半。

炖汤的时候放玉米和胡萝卜,那是李强最爱的味道。

汤滚了,她盛一碗拍照发给他:“替你喝了。”

夜里睡不着,她就看婚礼视频——闺蜜用手机拍的,镜头晃得厉害,海风一首往话筒里灌。

她看见自己穿着帆布鞋奔向李强,笑得像只起飞的海鸥。

看着看着就笑了,笑着笑着又哭了。

哭完洗把脸,把明天要穿的衣服熨好,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:“晓晓,你要加油,他在守国,你在守家。”

中秋节,部队信号开放。

李强排在队伍里,十分钟电话卡。

晓晓提前半小时守在手机旁,铃声一响就接:“强哥,吃月饼了吗?”

“吃了,豆沙馅,甜得齁嗓子。”

“我给你寄了五仁,你最爱吃的那种。”

“别寄,存着,等我回去一起吃。”

十分钟,说不了几句话,最后李强喊:“全体都有——向嫂子问好!”

电话那头传来整齐划一的吼声:“嫂子好!”

晓晓眼泪啪嗒掉在月饼盒上,哽咽着答:“同志们辛苦了!”

挂断后,她抱着手机在床上打滚,像抱住了一整个月亮。

冬天来了,李强的归期从“年底”变成“春节可能回不去”。

晓晓把出租屋布置得像新年:窗花贴反了,福字贴歪了,她一个人站在凳子上贴对联,贴完拍拍手:“凑合看吧,等李强回来重贴。”

除夕夜,她煮了速冻水饺,打开春晚当背景音。

零点倒数时,她给李强发视频邀请,意料之中没有接通。

于是她把摄像头对准窗外的烟花,说:“你看,北京今年不让放炮,这是隔壁小区偷放的,替你多看两眼。”

发完,她抱着膝盖坐在飘窗上,看烟花一朵一朵熄灭。

那一刻,她忽然懂了军嫂这个词的分量——它不是勋章,是日复一日站在门口等车灯亮起;它不是荣耀,是超市里拎不动米时咬牙扛上五楼;它不是浪漫,是聊天记录里上千条“对方正在输入……”最后只剩一句“集合了,先不说了”。

可她依旧甘之如饴。

因为那个在戈壁风沙里给她挑石头的人,值得。

立春那天,晓晓收到李强的快递。

打开是一盒风干的骆驼刺,刺上缠着红线,卡片写着:“戈壁最倔的东西,像我;红线是你,把我捆住了。”

晓晓把骆驼刺插在窗台的花盆里,每天浇一点水,居然真的冒出绿芽。

她拍照发给李强:“看,我们的爱情发芽了。”

李强回:“等它开花,我就回家。”

晓晓数着日子,等花开,也等他。

夜里梦见一片花海,李强穿着迷彩站在花中央,向她伸手。

她跑过去,风把婚纱吹得像一面旗。

醒来枕边湿了一片,窗外骆驼刺的芽又高了半寸。

后来,晓晓把婚礼视频剪成三分钟短片,存在U盘里。

U盘挂在钥匙串上,和李强送她的子弹壳挨在一起,走路时叮当作响。

有人问:“婚礼这么简单,遗憾吗?”

晓晓摇头:“他在,就不遗憾。”

她把日子过成诗——诗里没有盛大的排场,只有一个人炖的排骨汤;诗里没有钻戒的闪耀,只有一枚用子弹壳磨的戒指;诗里没有日日相伴,只有每晚对着月亮说的“晚安”。

而月亮知道,她说的每一句“晚安”,都是“我爱你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上一篇 1天前
下一篇 1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