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锦年,风起长安遇长乐(沈砚唐太宗)小说完结_最热门小说贞观锦年,风起长安遇长乐(沈砚唐太宗)

现代言情《贞观锦年,风起长安遇长乐》震撼来袭,此文是作者“桐二木”的精编之作,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沈砚唐太宗,小说中具体讲述了:现代考古系教授沈砚,在主持唐代长乐公主墓陪葬品修复时,因触碰带有奇异纹路的鎏金铜盒,意外穿越至贞观六年的长安。彼时大唐初定,“贞观之治”的序幕正徐徐拉开,而他竟沦为长安城郊外的流民。凭借扎实的历史功底与超越时代的认知,沈砚在一次山匪劫掠中,救下了微服出行的长乐公主李丽质………

点击阅读全文

贞观锦年,风起长安遇长乐

《贞观锦年,风起长安遇长乐》是作者“桐二木”的代表作,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沈砚唐太宗展开,其中精彩内容是:风摇柳絮沾衣软,日照桃花映酒明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长安城外尽欢声。”诗句一出,全场瞬间安静下来。众人纷纷愣住,眼中满是震惊与惊叹…

精彩章节试读

李丽质温柔一笑,对众人说道:“诸位不必多礼,今日诗会,大家尽兴便好。”

就在此时,一阵略带轻慢的声音传来:“哟,这不是沈大人吗?听闻沈大人精通‘奇技淫巧’,能造会亮的‘手机’,能让水往高处流,今日怎的也来凑诗会的热闹?莫非沈大人还懂诗词?”

说话之人是吏部侍郎之子王修文,出身书香门第,自视甚高,素来瞧不起沈砚“靠旁门左道上位”,今日见他前来,便故意出言讥讽。

众人闻言,纷纷看向沈砚,眼中满是好奇。他们只知沈砚有经天纬地之才,却从未听闻他会作诗。

沈砚神色淡然,并未动怒,只是淡淡一笑:“王公子此言差矣。诗词乃中华之瑰宝,闲暇之余品赏一二,亦是雅事。至于会不会作诗,今日便与诸位切磋一二便是。”

王修文眼中闪过一丝不屑:“哦?那我倒要看看,沈大人的‘奇诗’,是否与你的‘奇技’一样‘新奇’。”说罢,他便邀来几位才子,故意高声说道:“今日曲江风光正好,不如我们以‘曲江春景’为题,各作一首诗,让沈大人也见识见识我大唐才子的风采!”

众人纷纷附和,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砚,想看他如何应对。

李丽质有些担忧地看着沈砚,轻声道:“沈郎,若是不愿,便不要理会他们。”

沈砚拍了拍她的手,示意她放心,随即缓步走到池边,望着眼前的春景:碧波荡漾的曲江池,岸边依依的杨柳,空中飞舞的柳絮,远处画舫上飘来的丝竹之声……一幕幕景象映入眼帘,一首诗在他心中缓缓成形。

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,朗声道:“既然诸位盛情相邀,那我便献丑了。”

话音刚落,沈砚便开口吟诵:

“三月曲江春水生,千条弱柳拂堤轻。

画舫载歌穿绿岸,流莺衔翠过朱亭。

风摇柳絮沾衣软,日照桃花映酒明。

最是一年春好处,长安城外尽欢声。”

诗句一出,全场瞬间安静下来。众人纷纷愣住,眼中满是震惊与惊叹。这首诗语言清丽,意境优美,将曲江春景描绘得栩栩如生,从春水、弱柳到画舫、流莺,再到柳絮、桃花,最后以“长安城外尽欢声”点出盛世之景,层次分明,韵味悠长,堪称佳作!

王修文脸上的不屑瞬间僵住,眼中满是难以置信。他没想到,沈砚不仅懂诗词,还能作出如此绝妙的诗句!

李丽质眼中满是自豪,看着沈砚的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。她知道沈砚才华横溢,却从未想过,他在诗词上也有如此造诣。

“好诗!真是好诗!”片刻后,一名白发老者率先反应过来,激动地说道,“沈大人这首诗,生动形象,意境深远,堪称绝唱!老夫佩服!佩服!”

“是啊!沈大人真是才华横溢!不仅有经世济民之才,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!”

“以前只知沈大人懂新政、通奇技,今日一见,才知沈大人竟是文武双全、诗词皆精的奇才!”

“此乃真才子也!”

众人纷纷赞叹,看向沈砚的眼神中满是敬佩。王修文脸色涨得通红,羞愧地低下了头,再也不敢出言讥讽。

沈砚微微一笑,对众人说道:“诸位过誉了。不过是随口吟诵,谈不上什么绝唱。今日诗会,重在尽兴,诸位不必太过夸赞。”

就在此时,李世民带着一众大臣也来到了曲江池。刚才沈砚吟诗的场景,他恰好看到,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。他走上前,哈哈大笑道:“沈砚,你这首诗做得好!不仅描绘了曲江春景,更道出了我大唐的盛世繁华!朕有你这样的驸马,真是大唐之幸!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10小时前
下一篇 10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