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的美化:我是首席设计师:全文+后续(陈砚吴志强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城市的美化:我是首席设计师:全文+后续)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(陈砚吴志强)
小说《城市的美化:我是首席设计师》,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,主要人物分别是陈砚吴志强,也是实力派作者“花海圣”执笔书写的。简介如下:江南市,2040年。城市进入共富深化期,设计院改制为集体工坊,规划权归社区议事会。陈砚是市首席空间设计师,接手清河巷微改造,居民屡次否决方案,民意表面统一,实则沉默。一次雨夜,她在旧档案室意外获得了骨传导耳机,能捕捉未被听见的低语。耳机播放出老人独白、孩子心声、租户委屈——那些藏在角落的真实诉求。…
小说《城市的美化:我是首席设计师》,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,主要人物分别是陈砚吴志强,也是实力派作者“花海圣”执笔书写的。简介如下:”她站起身走过去。工人正从土里往外掏一个铁盒,锈得厉害,但西角焊死,表面贴着一层泛黄的塑料膜,隐约能看见几个字:“2003·清河巷·致未来住这里的人”。施工队长拎起盒子晃了晃,“废铁吧,统一上交。”“等一下…
阅读最新章节
铁锁扣进井口的声音还在巷子里回荡,陈砚坐在长椅上没动。
风把笔记本吹得翻了一页,她伸手压住,合上本子,起身往巷子深处走。
井盖己经封好,吴志强留下的那把旧锁牢牢卡在铁环上,焊痕新鲜,像是刚补过。
她蹲下检查锁扣,手指蹭过边缘的锈迹。
施工队在另一头开挖管线沟槽,铲子碰到了硬物,有人喊了一声。
“底下有东西。”
她站起身走过去。
工人正从土里往外掏一个铁盒,锈得厉害,但西角焊死,表面贴着一层泛黄的塑料膜,隐约能看见几个字:“2003·清河巷·致未来住这里的人”。
施工队长拎起盒子晃了晃,“废铁吧,统一上交。”
“等一下。”
她伸手接过,“先别上交。”
“你有权限留施工区的出土物?”
“没有。”
她低头看着盒子,“但这是购房合同年份,可能涉及原始产权备案。
我先带回办公室,今晚就还。”
队长皱眉,看了眼时间,最终点头。
她抱着铁盒回了临时办公室。
桌上还摊着错峰电梯的巡检排班表,她把盒子放在空处,找来吹风机,调到低温档,对着接缝慢慢烘。
塑料膜脆化卷边,她小心撕开,露出底下压着的一张纸。
是2003年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,买方姓名:林素芬。
房屋坐落:清河巷7栋2单元302。
金额:14.8万元。
旁边盖着“己备案”红章。
盒底还有一枚徽章,铜质,刻着“纺织厂工会干事”。
第三样是一封信,折成小块,纸面受潮发皱。
她把信摊平,字迹有些晕开,但还能读:“房子不该是赌注,是我们每天回来的路。
如果你们还在为住发愁,请记住,我们曾一起守过。
——素芬”她翻开笔记本,在上一页“当沉默者开始选择是否发声”下面,写下三个字:林素芬。
又画了个问号。
第二天一早,她去了社区食堂。
窗口还是那个窗口,她打了份素菜饭,端到角落的桌子。
王奶奶己经在了,看见她,点了下头。
她没提铁盒,也没问林素芬。
只是坐下后说了句:“以前这巷子里,谁最爱管闲事?”
王奶奶扒了两口饭,筷子顿了顿,“素芬啊。”
她没抬头,声音压得很低:“合同抱去区政府那天,她说‘房子是家,不是货’。
后来……就没回来。”
“她签了三十多户,搞了个‘守望公约’,不让转租炒房。”
另一个老人接话,是住在5栋的张伯,“开发商来谈回购,她带头不签。
说签了,租户就得走,老人也没人照应。”
“后来呢?”
“2015年,拆迁启动,她去区里交材料,说要保留自住户优先安置权。
那天雨大,她抱着一箱合同走的,再没回来。”
“档案里写她自行离户。”
“离户?”
张伯冷笑,“她房子都没卖,户口还在。
人没了,事也没了,最后说她‘协商未果,主动退出’。
一句话,就把人抹了。”
陈砚低头吃饭,没再问。
饭粒有点硬,她慢慢嚼完,把空盒收进袋子里。
下午,她翻出2003年住户名册,比对合同编号。
林素芬是首批购房者,购房款分六年还清,最后一笔记录在2009年。
2010年,她发起“邻里守望公约”,手写签名三十七人,条款第一条:“房屋用于自住,不得转租牟利。”
她又查了2015年拆迁公告,补偿方案按产权面积计算,租户无安置资格。
而当年清河巷租户占比己超40%。
晚上,她坐在巷口长椅上,耳机挂回耳骨。
雨没下,耳机没响。
她等了两个多小时,城市低语始终没来。
她摘下耳机,放进密封袋,缠回手腕。
雨水没来,声音就不会有。
这副耳机只录最近三天的事,录不了二十年前的呐喊。
她翻开笔记本,看着“林素芬”三个字。
吴志强攥着汇款单不说,林素芬抱着合同不退,都是把话咽下去的人。
一个怕开口伤儿子,一个怕闭嘴伤邻居。
她在新一页写下:“她不是失败,是太早坚持了正确的事。”
合上本子,她决定把铁盒里的东西全部扫描存档,原件交到市城建档案馆,备注“清河巷记忆底片”。
第三天,施工队准备继续开挖。
她站在坑边,看着工人把铁盒放回收纳箱。
“真不留下?”
“留下。”
她说,“但不是放工地。
我要把它放进改造档案,作为原始住户记录的一部分。”
“可这不算正式产权材料。”
“但它证明有人在这里真住过,不是炒过。”
工人没再问,把盒子单独装进防水箱。
她转身往巷口走,路过公告栏。
错峰电梯的积分规则还贴在上面,字迹清晰。
吴志强的名字出现在第一批申请亲情回访补贴的名单里,探亲次数:零。
她继续往前走,走到7栋楼下。
302室现在住着一对年轻夫妻,租的。
她抬头看了眼窗户,灯亮着。
手机震动,施工队发来消息:“地基清理完成,明日管线铺设。”
她回了个“好”,收起手机。
雨终于落下来,第一滴砸在耳机挂绳上,金属扣凉了一下。
她没戴上去,只是站在原地,等雨水把绳子打湿。
巷子深处传来铁锹铲土的声音,一下一下,像在翻找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