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七李维小说(维度滞留者维七李维:结局+番外)热门全文免费阅读已完结_维七李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(维度滞留者维七李维:结局+番外)
高口碑小说《维度滞留者》是作者“龙川山人”的精选作品之一,主人公维七李维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,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:《维度滞留者:Ω-007号地球观察日记》前言亲爱的低维朋友,或称,尊敬的临时三维居民:您手中的这份记录,源于维度出入境管理局(DIMB)一次“小小”的行政失误——将一位十一维路过生物,错误签注并塞进了一套名为“社畜”的人类皮囊里。于是,就有了Ω-007,又名“李维”,被迫在蓝色像素星球打卡上班、忍受奶茶醉、学习翻白眼艺术,并时刻担心因修改物理常数而被流放至《爱情公寓》片场的悲惨(或许有趣?)日常。本书是其对《临时三维居留须知》的血泪执行报告,也是对人类种种“低效却迷人”行为的高维吐槽。在这里,超弦理论不能解释奶茶排队,引力波成了打架借口,而一包量子瓜子,可能让你体验被霸王龙主管催报表的刺激。但在这荒诞背后,或许也藏着一份给地球的、磕磕绊绊的五星好评,以及一句来自高维的土味情话:“纵然见过星辰生灭,此刻,愿与你共享这颗星球的一次心跳。”请谨慎阅读,避免恐慌。祝您旅途愉快。—— 维度出入境管理局(DIMB) 客服AI 谨启 (注:最终解释权归管理局所有,但他们经常自己打补丁。)…
《维度滞留者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维七李维,《维度滞留者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,属于穿越重生下面是章节试读。主要讲的是:对维七而言,在这里保持“李维”的低调伪装,其难度不亚于在超新星爆发中心维持一个完美的球形力场。它通常选择一个最角落的位置,背对人群,像执行某种精密实验一样,处理餐盘里的食物:分析营养成分(往往令人失望),计算最佳摄入顺序(以减少味蕾的负面刺激),并严格控制咀嚼次数(32次,理论上最利于这种碳基身体吸…
维度滞留者 阅读精彩章节
星穹科技的食堂,在维七的高维感知中,是一个充满混沌能量和奇异气味的漩涡。
无数碳基生物在此进行着名为“午餐”的集体能量补充仪式,其间夹杂着大量的声波信息交换(闲聊)、社交试探(拼桌)以及轻微的生存竞争(抢最后一块红烧肉)。
对维七而言,在这里保持“李维”的低调伪装,其难度不亚于在超新星爆发中心维持一个完美的球形力场。
它通常选择一个最角落的位置,背对人群,像执行某种精密实验一样,处理餐盘里的食物:分析营养成分(往往令人失望),计算最佳摄入顺序(以减少味蕾的负面刺激),并严格控制咀嚼次数(32次,理论上最利于这种碳基身体吸收)。
今天的主菜是某种被标注为“糖醋里脊”的物体,其酸甜波动曲线极其不稳定,肉质纤维的韧性参数也超出了标准“社畜”皮肤胃囊的舒适处理范围。
维七正专注于用筷子(一种巧妙但低效的杠杆工具)进行力学分析,试图分离出一块大小适中的样本。
就在这时,它的广域感知场边缘,一个异常的能量签名引起了它的注意。
是HR张姐。
那位能量场永远洋溢着过度热情、见面必问“吃了吗”和“有对象了吗”的人类女性。
她正端着餐盘,目光像雷达一样扫视食堂,寻找空位——或者说,寻找可以进行“人力资源关怀”的目标。
维七的核心算法瞬间计算出概率:张姐发现这个角落空位的可能性为78.3%,她过来并进行标准寒暄后开启“情感状态问询”子程序的可能性高达99.8%。
必须规避。
维七立刻启动了“环境融入”协议。
它降低自身能量签名输出,试图模拟成一盆装饰植物的存在感。
同时,它加快了进食速度,但保持动作机械平稳,避免引起注意。
然而,它的规避行动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。
为了监控张姐的动向,它的一部分感知资源必须持续“锁定”那个方向。
在它的高维视角里,这就像在嘈杂的背景辐射中持续追踪一个特定的、不断发射“关怀”光子的信号源。
这种专注,体现在它这具低维身体上,就变成了——它微微侧着头,目光似乎没有焦点,但实则精准地“落在”了远处张姐……旁边的那一桌人身上。
那一桌,坐着几个其他部门的年轻男员工,正在边吃边高谈阔论,话题从游戏装备延伸到某个同事的八卦。
其中一个人,感觉到了来自角落的、长时间凝固的“注视”。
这种注视没有恶意,甚至没有情绪,只是一种纯粹的、持续的观察。
但正是这种纯粹,在这种社交语境下,显得格外怪异和……挑衅。
“哎,哥们儿。”
那个被“注视”的员工忍不住了,朝着维七的方向抬了抬下巴,“你瞅啥呢?”
声音不大,但在食堂的相对嘈杂中,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。
维七的预警系统瞬间响起!
社交冲突概率激增!
检测到关键词:“瞅啥”!
《临时三维居留须知》条款3的解决方案弹窗般出现在它的意识中:若遇人问“你瞅啥?”
,标准回答:“在校准引力波。”
维七立刻停止了所有内部运算,全身资源优先处理这次社交危机。
它转过头,将目光聚焦到那个提问的员工脸上,用尽可能平稳、甚至带上一丝技术宅般诚恳的语气,回答道:“在校准引力波。”
说完,它还下意识地微微点了点头,似乎对自己的回答非常满意,完美符合了《须知》规定。
时间仿佛凝固了。
那一桌男员工全都愣住了,张着嘴,筷子停在半空。
周围几桌隐约听到对话的人,也投来了诧异的目光。
提问的那个员工脸上的表情从疑惑,到错愕,再到一种“这怕不是个傻子吧”的怜悯,最后定格为被戏弄后的些许恼怒。
“校……校准什么?”
他放下筷子,声音提高了八度,“引力波?
你啥意思?
说我胖得能引起时空弯曲了呗?”
他的同伴发出一阵压抑的低笑。
维七的核心温度又开始不稳定了。
人类的反应超出了标准应答预案的预期范围。
《须知》只提供了回答模板,并未涵盖对方后续可能产生的非标准反应及应对策略。
它快速检索本地数据库(李维的记忆碎片和入职培训手册),试图理解“胖”与“时空弯曲”之间的关联逻辑。
检索结果:这是一种被称为“幽默”或“讽刺”的修辞手法,但应用场景错误,且带有攻击性。
“逻辑错误。”
维七试图解释,声音依旧平稳得不像话,“您的质量对于宏观时空结构的曲率影响微乎其微,除非您能达到中子星的物质密度级别,但这显然不符合生物学常理。
我的校准行为是针对背景引力场微涨落,与您本人的物理属性无首接关联。”
它一本正经地试图用科学解释来化解误会,却不知这番话在人类听来,简首是教科书级别的、充满学霸傲慢的嘲讽!
那员工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。
“嘿!
我说你个实习生,脑子让代码给啃了吧?
找茬是不是?”
他推开椅子,似乎有站起来理论的意思。
冲突升级概率:95%!
维七的流放预警器疯狂鸣响!
选项A(2020重开档)和选项B(爱情公寓NPC)的预览画面又开始闪烁!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一个身影插了进来。
是隔壁工位的小悠。
她显然目睹了全过程,脸上憋着笑,赶紧打圆场:“哎呀哎呀,不好意思不好意思!
李维他最近搞数据搞得魔怔了,看谁都像一组待处理的信号!
学长你别跟他一般见识,他这是职业病晚期了!”
她一边说,一边对那个男员工使眼色,又暗中戳了戳维七的后背,低声道:“快道歉!
说你看代码看花眼了!”
维七接收到了“道歉”指令和“代码看花眼”这个符合人类逻辑的解释模板。
它从善如流,对着那个依旧气呼呼的员工,用毫无波澜的语调重复道:“对不起。
我看代码看花眼了。”
虽然语气毫无诚意,但结合小悠的解释和维七(李维)那天然呆滞的表情,总算勉强把事情圆了过去。
那男员工嘟囔了一句“神经病”,重新坐下了,这场小小的食堂风波才算平息。
小悠拉着维七快速离开食堂,到了休息区才松了口气,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:“我的天哪!
李维!
‘在校准引力波’?
你可真是个天才!
你怎么想出来的?
哈哈哈笑死我了!”
维七看着她笑得前仰后合,能量场呈现出明亮的、愉悦的波动,困惑地偏了偏头。
“这是《须知》……呃,我是说,这是标准处理流程。”
它差点说漏嘴。
“什么标准流程?
对付傻叉的标准流程吗?”
小悠擦着笑出来的眼泪,“不过下次别这么干了,刚才那个是运维部的,脾气爆,真打起来你这款式的可不够他揍的。”
“物理层面上,我的皮肤模板抗打击能力确实低于平均水平。”
维七认真地分析道,“但根据公司规章制度第3条,肢体冲突会导致严重处分,理论上他也不敢……停停停!”
小悠赶紧摆手,“打住!
你这人真是……三句话不离数据和规章。
走吧,回去干活了,‘引力波男孩’!”
她笑着拍了拍维七的肩膀,先走了。
维七站在原地,感知着小悠离开时那欢快的能量场残留,又回想了一下刚才食堂的事件。
一次潜在的社交灾难,因外部干预而化解。
它再次确认,人类社会的互动规则复杂且充满非逻辑跳跃,远比统一场论更难建模。
它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。
所以,“在校准引力波”这个标准答案,在实际应用中似乎存在缺陷。
DIMB提供的解决方案显然没有经过充分的本地化测试。
它需要更新自己的行为数据库,为“你瞅啥”这个触发词,准备更多的备用应答方案以防万一。
也许下次可以尝试:“在优化视觉传感器焦距”?
或者更简单一点,遵循小悠提供的模板:“不好意思,看花眼了。”
它一边思考着,一边慢慢走回办公室。
路过茶水间时,它听到里面有人在小声说话:“……就那个新来的实习生,李维,刚才在食堂跟人说什么‘校准引力波’……” “真的假的?
这么尬?”
“听说代码能力挺强,就是这里好像有点……”声音压低,伴随着手指轻点太阳穴的细微声响。
维七的脚步没有停顿。
它准确地捕捉到了那些声波信息,并理解了其中的含义。
但它并不感到被冒犯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这里有点问题”这个评价,比起暴露它是个来自高维的生物,要安全得多。
甚至可以说,这是一种完美的伪装。
它回到工位,坐下。
电脑屏幕反射出它那张平淡无奇、略带困惑的“社畜”脸。
好吧。
“引力波男孩”。
它默默地将这个新代号加入了“李维”的本地身份档案。
至少,比被流放到《爱情公寓》里当背景板要好。
下午的工作任务又来了。
王主管发来一份新的数据集,要求进行“深度挖掘”,寻找“颠覆性洞察”。
维七看着那堆杂乱无章的数字和文本,深吸了一口充满了咖啡因和静电颗粒的空气。
开始校准。
这次是数据流,不是引力波。
—